返回菜單
關閉
外陰癌
菜單

外陰癌診斷

外陰癌是一種來源於外陰表皮的惡性腫瘤,早期常與炎症或感染混淆,若延誤診斷,可能導致淋巴結擴散和局部結構損傷,影響功能和生活質量。確診依賴組織活檢和影像學評估,以便明確分期並選擇合適治療手段。

診斷依據

1. 病理活檢
活檢是診斷外陰癌金標準。通過外陰病竈取樣,進行組織學分析可確認癌種、分化程度,並通過免疫組化檢查HPV相關分子標誌,爲精準治療提供依據。

2. 陰道鏡與局部檢查
通過陰道鏡或專業外陰鏡檢查,觀察病竈輪廓變化及邊界,有助於引導活檢位置,評估病變範圍及是否涉及深部組織或淋巴。

3. 影像學檢查
 MRI:可詳細顯示腫瘤對陰部、淋巴結及鄰近結構的侵犯程度;
 CT:適用於腹股溝及骨盆淋巴結篩查,並評估是否轉移至腹腔或盆腔結構;
 PETCT:用於全身範圍內判斷是否存在遠處轉移或復發,評價腫瘤活性與治療療效。

4. 血清及HPV檢測
雖然無專門腫瘤標誌物,但HPV篩查有助識別高風險型感染,輔助風險評估。血清常規檢查用於術前評估身體狀態,但助診價值有限。

5. 多學科團隊評估
確診後,需婦科、腫瘤、影像、病理等共同評估,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兼顧保留功能與根治性。

結語

聯合生命國際醫學中心專家提醒,發現外陰區域異常應及時進行活檢和全面影像學評估。早期診斷與科學規劃治療是控制病情、保護功能及改善預後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