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關節炎(RA)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響關節,導致炎症、疼痛和功能受限。全球約有1800萬~2300萬人患病,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3倍,多發於30-50歲人羣。
全球範圍:RA的患病率約爲0.5%~1%,發病率在不同地區有所不同。
美國:約130萬~150萬人患病,佔總人口的0.6%。
歐洲:患病率在**0.3%~1.2%**之間,北歐國家較高。
中國:患病率約0.42%~0.5%,患者超500萬人。
印度:約0.75%,醫療資源不足導致部分患者未及時確診和治療。
類風溼關節炎不僅影響關節,還可能導致全身多器官損害,其主要危害包括:
① 關節損害
疼痛、腫脹、晨僵(晨起關節僵硬30分鐘以上)。
長期炎症可導致軟骨和骨組織破壞,引發關節畸形,如“天鵝頸”畸形。
關節活動受限,嚴重時可能致殘。
② 系統性併發症
心血管疾病:RA患者的心血管病風險比普通人高1.5倍。
肺部疾病:約10%~20%的患者可出現間質性肺病(RA-ILD)。
眼部疾病:可能導致乾眼症、鞏膜炎,嚴重時影響視力。
血液系統:可能出現貧血、白細胞減少或類風溼結節。
③ 生活質量下降
疼痛和僵硬影響日常活動,如行走、穿衣、進食等。
心理健康受損,部分患者會出現抑鬱、焦慮等問題。
幹細胞療法治療類風溼病是近年新興的治療策略,包括間充質幹細胞、造血幹細胞移植等,幹細胞治療類風溼可以調節免疫穩態,可以有效抗炎,修復和保護軟骨組織,具有安全性高特點。
類風溼關節炎無法治癒,但早期診斷和規範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減少關節損害,提高生活質量。
藥物治療(核心治療方式)
① 改善病情抗風溼藥(DMARDs)(首選)
● 代表藥物:甲氨蝶呤(MTX)、來氟米特、羥氯喹。
● 作用:抑制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延緩關節破壞。
② 生物製劑(適用於DMARDs無效者)
● 代表藥物:依那西普、阿達木單抗、託珠單抗。
● 作用:精準調節免疫反應,減少炎症。
③ JAK抑制劑(靶向小分子藥物)
● 代表藥物:託法替布、巴瑞替尼。
● 適用於對DMARDs或生物製劑無效的患者。
④ 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和糖皮質激素(GCs)
● 緩解疼痛和炎症,但不能阻止關節損害。
● 長期使用激素可能導致骨質疏鬆、高血壓等副作用。
⑤ 物理治療與康復訓練
● 關節保護訓練:適量運動,如瑜伽、游泳、太極,增強關節靈活性。
● 熱敷、冷敷:緩解疼痛和僵硬。
● 理療(超聲波、低頻電刺激):改善血液循環,減少炎症。
⑥ 手術治療(適用於嚴重關節損害者)
● 滑膜切除術:去除炎症滑膜,減輕疼痛。
● 關節置換術:如人工膝關節或髖關節置換,恢復功能。
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全球性慢性疾病,影響數千萬人。聯合生命國際醫學中心專家表示,早期診斷和規範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通過藥物、物理治療和幹細胞療法的綜合干預,大多數患者可以維持良好的生活狀態。對於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堅持治療和健康生活方式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