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菜單
關閉
系统性硬化
菜單

系統性硬化診斷


系統性硬化(SSc),又稱硬皮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主要特徵是皮膚和內臟器官的纖維化、血管異常及免疫系統紊亂。由於其臨牀表現複雜且與其他自身免疫病有重疊,早期診斷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診斷依據

1. 臨牀表現

系統性硬化的診斷首先依賴於臨牀表現,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皮膚硬化:皮膚變硬、增厚,常從手指開始,逐漸向四肢和麪部發展。

雷諾現象:手指或腳趾在寒冷或情緒波動時出現蒼白、青紫、潮紅的顏色變化。

關節和肌肉症狀:關節疼痛、肌無力,部分患者可出現類風溼性關節炎樣表現。

胃腸道症狀:吞嚥困難、反酸、腹脹、便祕或腹瀉等。

肺部受累:間質性肺病是常見併發症,表現爲進行性呼吸困難、乾咳等。

心血管損害:可導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肺動脈高壓。

腎臟損害:嚴重者可出現腎危象,表現爲急性高血壓、腎功能衰竭。

2. 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檢查可輔助診斷系統性硬化,並幫助評估疾病活動度和受累器官:

自身抗體檢測:

抗核抗體(ANA):大多數患者陽性。

抗拓撲異構酶I抗體(Scl-70):多見於瀰漫型系統性硬化,與肺纖維化相關。

抗着絲點抗體(ACA):多見於侷限型系統性硬化,與肺動脈高壓相關。

抗RNA聚合酶III抗體:與腎危象和皮膚纖維化相關。

3. 炎症和器官損害指標:

血沉(ESR)和C反應蛋白(CRP)通常正常或輕度升高。

肌酸激酶(CK):若有肌炎,可見升高。

腎功能、肝功能、血常規等檢查用於評估器官受累情況。

4. 影像學檢查

影像學檢查可評估系統性硬化對肺部、血管和其他器官的影響:

高分辨率CT(HRCT):檢測肺纖維化,觀察是否有間質性肺病。

心臟超聲(Echocardiography):用於評估肺動脈高壓和心功能。

鋇餐造影或胃鏡檢查:評估食管蠕動功能,檢測胃食管反流和消化道病變。

毛細血管鏡檢查:觀察指甲褶毛細血管形態異常,有助於早期診斷。

結語

聯合生命國際醫學中心專家表示,系統性硬化的診斷依賴於臨牀表現、實驗室檢查、影像學評估及國際診斷標準。早期診斷有助於及時干預,減少併發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如有疑似症狀,應儘早就醫,接受專業檢查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