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菜單
關閉
類風溼
菜單

類風溼症狀

類風溼關節炎(RA)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關節,但也可能影響全身多個器官。其症狀通常緩慢起病,並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加重。瞭解類風溼關節炎的症狀對於早期診斷和干預至關重要。

1. 關節症狀

① 晨僵(Morning Stiffness)

● 典型症狀之一,患者晨起時關節僵硬,難以活動。

● 持續時間通常超過30分鐘,可長達數小時,活動後有所緩解。

② 關節疼痛和腫脹

● 初期多見於小關節(如手指、腕關節、足趾關節)。

● 受累關節對稱性分佈,即左右兩側相同部位關節同時發病。

● 炎症導致滑膜增厚,關節周圍可能出現觸痛和紅腫。

③ 關節活動受限

● 疼痛和炎症可限制關節活動,影響日常生活,如握筆、係扣子、走路等。

● 長期炎症可能導致軟骨和骨組織損傷,造成關節畸形。

④ 關節畸形(晚期症狀)

如果未及時控制炎症,關節可能發生不可逆的畸形和功能喪失,常見類型包括:

天鵝頸畸形(Swan-neck Deformity):手指呈過伸-屈曲畸形。

紐扣畸形(Boutonnière Deformity):指間關節彎曲,遠端指關節過度伸展。

尺偏(Ulnar Deviation):手指向小指方向傾斜,手掌變形。

2. 全身症狀

① 疲勞和乏力

● 長期的慢性炎症和免疫系統過度激活會導致極度疲勞。

休息後仍無法緩解,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② 低熱

● 部分患者可能長期低燒(37.2-38°C),常伴隨病情加重。

● 由免疫系統異常激活引起,可能與感染性疾病相混淆。

③ 體重減輕

慢性炎症消耗能量,加上食慾下降,可能導致體重下降。

3. 關節外症狀(系統性損害)

RA不僅影響關節,還可能影響心血管、肺部、眼睛、皮膚等多個器官。

① 心血管系統損害

RA患者心血管病風險增加1.5倍,可導致冠心病、心包炎等。

可能出現胸痛、心悸、呼吸困難等症狀。

② 肺部受累

約10%-20%的RA患者會出現間質性肺病(RA-ILD),導致咳嗽、氣短、呼吸困難。

肺部結節或胸膜炎也是可能的併發症。

③ 眼部症狀

● 乾眼症(Sjögren綜合徵):眼睛乾澀、畏光、灼燒感。

● 鞏膜炎、角膜炎:可能導致眼睛疼痛,甚至視力下降。

④ 皮膚和血管炎

● 部分患者皮膚可能出現皮下類風溼結節(堅硬、無痛的隆起)。

類風溼血管炎可能導致皮膚潰瘍或壞死,嚴重者影響腎臟和神經系統。

⑤ 血液系統異常

● 貧血(紅細胞減少):導致頭暈、乏力、面色蒼白。

● 白細胞減少:部分患者可能易感染。

4. 症狀的進展與惡化

類風溼關節炎通常經歷緩慢進展,病情可能波動,分爲緩解期和活動期。

● 早期:以關節疼痛、腫脹、晨僵爲主,功能影響較輕。

● 中期:關節活動受限,可能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

● 晚期:關節畸形明顯,甚至導致關節融合,患者可能喪失獨立生活能力。

結語

類風溼關節炎的症狀多種多樣,不僅影響關節,還可能累及多個系統。聯合生命國際醫學中心專家表示,早期發現、積極治療可以延緩疾病進展,減少關節損害,提高生活質量。如果出現關節疼痛、晨僵、全身不適等症狀,應儘早就醫,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避免疾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