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菜單
關閉
系統性紅斑狼瘡
菜單

系統性紅斑狼瘡診斷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複雜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常影響皮膚、關節、腎臟、心臟、神經系統等多個器官。由於其症狀多樣且相似於其他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常常充滿挑戰。早期的診斷對於有效治療和減少併發症至關重要。

臨牀症狀與體徵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症狀因個體差異而異,但以下症狀通常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① 蝴蝶狀紅斑:這是系統性紅斑狼瘡最典型的皮膚症狀之一,通常出現在面部,尤其是鼻樑和雙頰,形成蝴蝶狀的紅色皮疹。

② 關節炎:多數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會出現關節疼痛和腫脹,尤其是小關節如手指、手腕和膝關節。關節症狀通常對稱,且反覆發作。

③ 光敏感:患者對紫外線敏感,陽光暴曬後可能導致皮膚紅斑加重或出現新發病竈。

④ 腎臟症狀:如蛋白尿、血尿或水腫等,特別是狼瘡性腎炎的表現。

醫生在診斷系統性紅斑狼瘡時,會首先考慮患者的臨牀表現,尤其是典型的皮膚、關節和系統性症狀。

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檢查是系統性紅斑狼瘡診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以下幾項檢查對於確診系統性紅斑狼瘡具有重要意義:

① 抗核抗體(ANA)檢測:ANA是系統性紅斑狼瘡診斷中的篩查性指標,約95%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ANA呈陽性。

② 抗雙鏈DNA抗體(Anti-dsDNA):抗雙鏈DNA抗體是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特異性抗體,通常見於狼瘡性腎炎的患者。

③ 抗Sm抗體(抗Smith抗體):抗Sm抗體是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特異性標誌物,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尤其是與抗雙鏈DNA抗體一同檢測時,有助於確診。

④ 抗磷脂抗體(aPL)檢測:抗磷脂抗體包括抗心磷脂抗體和狼瘡抗凝物,陽性結果與抗磷脂綜合徵相關,可能導致血栓形成和流產等問題。

⑤ 血液常規:貧血、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血液學異常是系統性紅斑狼瘡常見的實驗室表現。

⑥ 尿液檢查:常常發現蛋白尿、血尿、尿沉渣中的紅細胞等,尤其在評估腎臟功能時極爲重要。

免疫學和其他實驗室檢查

除了抗體檢測,醫生還可能要求進行其他實驗室檢查以幫助確診系統性紅斑狼瘡:

① C反應蛋白(CRP)和血沉(ESR):這些是非特異性的炎症指標,通常在系統性紅斑狼瘡活動期升高。它們有助於評估疾病的活動性和監測治療效果。

② 腎功能檢查:通過檢測肌酐、尿素氮(BUN)等指標評估腎臟功能,對於狼瘡性腎炎患者尤其重要。

③ 胸部X線、心電圖(ECG)和心臟超聲等影像學檢查:這些檢查有助於評估心臟、肺部和其他內臟的損傷,尤其是在出現胸痛或呼吸困難等症狀時。

診斷標準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通常採用系統性系統性紅斑狼瘡分類標準,如美國產科與風溼病學會(ACR)標準國際系統性紅斑狼瘡標準(SLICC)。這些標準能夠幫助醫生進行系統化的診斷,並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分類管理。

① ACR標準:根據11項標準症狀,包括皮疹、關節症狀、口腔潰瘍、腎臟問題、血液問題等,滿足其中4項及以上症狀即可確診。

② SLICC標準:此標準較ACR標準更爲嚴格,需要至少4項標準症狀,且其中1項必須是免疫學指標的陽性結果。

結語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是一個複雜且綜合的過程,涉及臨牀症狀、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評估等多個方面。聯合生命國際醫學中心專家表示,早期診斷對於減少疾病的進展和併發症至關重要。對於懷疑患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患者,應及時就醫並進行全面的檢查,以便採取適當的治療方案,改善患者的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