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癌是源自睾丸生殖細胞的惡性腫瘤,主要包括精原細胞瘤與非精原細胞瘤兩類。該病多見於15至45歲的男性,年輕羣體爲高風險人羣。相較於其他男性腫瘤,睾丸癌預後較好,治癒率高,關鍵在於早發現、早治療。
全球範圍內,北歐、德國、新西蘭、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發病率較高。東南亞地區如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等國近年來病例有逐步上升趨勢。環境激素暴露、隱睾病史及家族遺傳因素被認爲與發病密切相關。病情發展迅速,需警惕早期徵兆。
I期:侷限於睾丸內
腫瘤未突破睾丸,未侵犯淋巴結或其他器官,5年生存率超過95%。治療以睾丸切除爲主,預後良好。
II期:局部淋巴結受累
癌細胞轉移至腹膜後淋巴結,但未波及遠處器官。治療需聯合放療或化療,5年生存率約80%-90%。
III期:遠處轉移出現
腫瘤已擴散至肺、肝等遠處器官,需進行系統化療並考慮幹細胞輔助治療。5年生存率下降至60%左右。
IV期:多器官廣泛轉移
此期較罕見,腫瘤廣泛波及身體各系統。治療難度大,依賴綜合治療,5年生存率不足50%。
1. 無痛性睾丸腫塊
多數患者首先察覺一側睾丸出現無痛性腫塊或硬結,逐漸變大,表面光滑或略有凹凸。
2. 睾丸脹痛或沉重感
腫瘤生長過程中,睾丸可能出現持續性脹痛或墜脹感,行走或運動時明顯加劇。
3. 睾丸大小不一
早期一側睾丸增大或變硬,呈不對稱狀態,爲早期識別的重要外在特徵。
4. 陰囊積液或變形
腫瘤可能刺激陰囊積液,導致陰囊增大或變形,部分患者伴陰囊皮膚緊繃。
5. 腰背部鈍痛
癌細胞侵犯腹膜後淋巴結時,會引起腰背部隱痛或鈍痛,持續性不易緩解。
6. 腹股溝不適或腫脹
部分患者伴有腹股溝區域脹痛或可觸及腫塊,提示淋巴轉移可能。
7. 呼吸不適或胸痛
若轉移至肺部,可出現氣促、咳嗽或胸痛等症狀,應高度警惕。
8. 男性乳房增大
部分睾丸癌可分泌hCG激素,刺激乳腺組織增生,表現爲男性乳房異常發育。
9. 精液異常變化
因激素分泌紊亂,精液顏色、量或黏稠度可能發生變化,影響生育能力。
10. 性功能下降
患者常因睾酮水平下降而出現性慾減退、勃起障礙或性生活質量下降。
11. 體重減輕與乏力
病程中可能出現體重明顯下降、體力不支等惡病質表現,影響日常活動。
12. 情緒低落與焦慮
面對生殖系統腫瘤,許多患者心理負擔沉重,常出現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
聯合生命國際醫學中心專家提醒:睾丸癌雖可治癒率高,但症狀隱匿,極易延誤治療時機。男性一旦發現睾丸腫塊、脹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並進行影像學檢查及血清腫瘤標誌物檢測。藉助免疫重建細胞治療等新技術,有望進一步改善治療效果和長期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