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菜單
關閉
睾丸癌
菜單

睾丸癌概述

睾丸癌是起源於睾丸內生殖細胞的惡性腫瘤,生殖細胞腫瘤(germ cell tumor, GCT)佔睾丸癌的95%,包括精原細胞瘤和非精原細胞生殖細胞瘤(nonse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 NSGCT)。睾丸性索-間質腫瘤是原發性睾丸惡性腫瘤的另一種主要類型。

睾丸癌主要發生在15至歲35男性羣體中,是該年齡段最常見的實體瘤之一。雖然總體發病率不高,但其對生殖功能、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影響不可小覷。由於許多患者在初期並無顯著不適,早期識別與干預顯得尤爲關鍵。

全球各國的患病情況

睾丸癌在歐美國家相對高發,尤其是北歐、德國、加拿大等地區;在亞洲整體發病率較低,但近年來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呈現上升趨勢。環境激素暴露與遺傳因素可能是誘發基礎。

全世界每年約有75,000 例睾丸癌病例,其中9000 多人死亡。 2020年睾丸GCT發病率最低的地區包括非洲和亞洲,年齡標準化發病率(age 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 ASIR)爲0-1.7,發病率居中的地區包括北美和東歐,ASIR爲1.7-5.8,發病率最高的地區包括斯堪的納維亞國家、西歐、南美部分地區和澳大利亞-新西蘭,ASIR爲5.8-13.2。

主要危害

1. 影響生育能力
睾丸癌不僅會導致局部腫塊,還可能影響睾丸功能,造成精子質量下降甚至不育。即使通過治療控制腫瘤,部分患者仍可能面臨永久性生殖障礙。

2. 心理壓力明顯
疾病帶來的身體異變與性功能擔憂,常常讓年輕患者出現焦慮、抑鬱等心理反應。部分患者因羞於就醫而延誤診治,錯過最佳時機。

3. 轉移危及生命
部分類型的睾丸癌進展迅速,可通過淋巴系統或血液轉移至肺部、腹膜後等部位,若未能及時控制,預後極差。

4. 影響社會參與
睾丸癌發病年齡多集中在工作與婚育高峯期,對患者的職業發展、人際交往乃至家庭結構都可能產生衝擊。

新興治療方法

免疫重建細胞治療

免疫重建細胞治療正在成爲一種新型的個體化治療手段。通過採集患者自身免疫細胞,激活並擴增特異性抗腫瘤功能,再回輸體內以實現精準清除癌細胞。該療法能提升機體免疫識別力,降低複發率,對控制轉移性睾丸癌有積極意義。

在實際治療過程中,由於腫瘤患者在接受手術、放化療等傳統治療方案過程中常常面臨免疫功能受損、感染風險增加及身體恢復緩慢問題,爲了幫助患者更好支撐治療過程,提升患者耐受性和生存質量,需要分階段科學制定不同週期的免疫重建方案。

● 短期方案:內通過免疫細胞回輸快速提升免疫力,增強抗腫瘤治療的效果。

● 中期方案:減少傳統治療的副作用、促進身體恢復和完成規範療程。

● 長期方案:從免疫細胞重建、腸道免疫重建、元素免疫重建、免疫營養重建全面提升自身免疫力,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週期。

傳統治療方法

1. 手術切除
大多數睾丸癌治療起始於患側睾丸的切除術(即睾丸切除術),以達到原發竈控制目的。術後可進一步評估是否需要輔助治療,且部分患者可選擇睾丸假體以保持身體形象。

2. 化療
對於存在淋巴或遠處轉移者,順鉑爲基礎的化療方案是標準治療。多週期化療可在短期內控制病竈進展,且療效在生殖細胞腫瘤中表現突出。

3. 微創輔助治療
部分患者在術後爲控制殘留病竈或復發風險,可接受放療或腔鏡輔助淋巴結清掃等微創干預措施,創傷小,恢復快,更適合年輕患者羣體。

4. 生育功能保存策略
在治療前,醫生會建議有生育計劃的患者進行精子冷凍保存。對於單睾切除患者,也可考慮輔助生殖手段保留生育希望。

睾丸癌雖然總體發病率不高,但對年輕男性的打擊顯著,且易因忽視症狀而延誤治療。聯合生命國際醫學中心專家指出,科學診斷與新型細胞治療手段的介入,是提升患者長期生存與生活質量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