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菜單
關閉
膝關節炎
菜單

膝關節炎診斷

膝關節炎(KOA)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主要表現爲關節軟骨退行性變、骨贅形成以及關節功能障礙。該病多見於中老年人,但近年來,年輕人因運動損傷、肥胖和不良生活習慣等原因,也逐漸成爲高發羣體。膝關節炎的診斷主要依靠臨牀症狀、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和實驗室檢查,以明確病情並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

診斷依據

1. 臨牀症狀

膝關節炎的症狀通常逐漸出現,早期較輕,隨着病情進展,疼痛和功能障礙會加重。

① 膝關節疼痛

活動時加重,休息後緩解,長時間行走、爬樓梯或運動後疼痛明顯。

● 晚期患者可能在靜息狀態或夜間也感到疼痛,影響睡眠。

天氣變化(寒冷、潮溼)可能加重症狀。

② 關節僵硬和活動受限

● 早晨起牀或長時間不活動後,膝關節感覺僵硬,持續幾分鐘至半小時。

● 嚴重時可能全天僵硬,並伴隨活動受限,如蹲下、站立、上下樓梯困難。

③ 關節腫脹和畸形

● 由於滑膜炎或關節積液,部分患者可能出現關節腫脹。

● 晚期可能發展爲O型腿或X型腿,導致步態異常。

2. 體格檢查

醫生通過體格檢查評估膝關節功能和病變情況。

① 視診

觀察膝關節是否紅腫、對稱異常,步態是否異常(如跛行)。

② 觸診

● 檢查關節是否有壓痛點(如髕骨周圍、關節間隙)。

● 評估是否存在關節積液(浮髕試驗陽性)。

③ 膝關節功能測試

活動範圍檢查:檢查膝關節是否能夠完全伸直或彎曲。

髕骨研磨試驗:判斷髕股關節是否受累。

3. 影像學檢查

影像學檢查是膝關節炎診斷的重要手段,可明確病變程度。

 X線檢查(首選)

● 關節間隙變窄:提示軟骨磨損。

● 骨贅形成:關節邊緣增生,提示骨質增生。

● 軟骨下骨硬化或囊變:提示關節長期受損。

② 磁共振成像(MRI)

適用於早期膝關節炎,可觀察軟骨損傷、滑膜炎、半月板損傷等情況。

③ 超聲檢查

評估關節積液和滑膜炎,適用於病情監測。

4. 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檢查可用於排除其他關節疾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或痛風。

① 血液檢查

● C反應蛋白(CRP)、血沉(ESR):炎症指標,通常在膝關節炎中正常或輕度升高。

● 類風溼因子(RF)、抗CCP抗體:若陽性,則提示類風溼性關節炎。

● 尿酸水平:用於排除痛風。

② 關節液分析(針對疑難病例)

關節液通常透明或淡黃色,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升高。

結語

聯合生命國際醫學中心專家表示,膝關節炎的診斷依賴臨牀症狀、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和實驗室檢查。早期診斷有助於採取適當的治療措施,減緩病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