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菜單
關閉
膽囊癌
菜單

膽囊癌概述

膽囊癌是一種較少見但預後差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主要發展於膽汁儲存器——膽囊。其發病機制與慢性膽囊炎、膽結石等密切相關,發病人羣以中老年居多,女性略高於男性。由於症狀不典型,常在疾病晚期才被確認,治療難度較大,患者生活質量嚴重受影響。

膽囊癌(gallbladder cancer, GBC)是一種不常見但致死率高的惡性腫瘤;在美國,每年新診斷的病例不到5000例。大部分病例是在探查膽石病時偶然發現,這種情況下發現腫瘤的概率爲1%-2%。由於膽囊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以及症狀的模糊性和非特異性,膽囊癌診斷時常已處於晚期,該病預後差與此有關。

全球各國的患病情況

膽囊癌的發病率與膽石病的患病率相關,全球存在顯著的地域差異。在南美洲國家(特別是智利、玻利維亞和厄瓜多爾),以及印度北部、巴基斯坦、日本、韓國和波蘭的部分地區,膽囊癌發病率高。智利的膽囊癌死亡率全球最高。這些人羣的膽石和/或沙門菌屬感染的患病率也高,而這兩者都是膽囊癌公認的危險因素。歐美地區雖發病率較低,但病例嚴重性不容忽視。

主要危害

1. 局部浸潤與轉移
膽囊癌會侵襲周圍組織,例如肝臟和膽道,形成局部浸潤,一旦癌細胞進入血流或淋巴系統,就可能轉移至肝、肺、腹膜等部位,影響廣泛。

2. 阻塞性黃疸
腫瘤長大或位置靠近膽管時,容易阻斷膽汁排出,造成黃疸、瘙癢、深色尿液和大便顏色變淺,嚴重時會影響肝功能並引發感染風險。

3. 未發現即發展
早期膽囊癌常無明顯症狀,往往在體檢或因膽結石而進行膽囊切除時偶然發現。此時多爲中晚期,喪失根治機會,嚴重削弱治療效果。

4. 生活質量下降
無論是手術、放化療帶來的副作用,還是黃疸和疼痛等併發症,都讓患者精神壓力和生活能力顯著下降,常伴有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

新興治療方法

免疫重建細胞治療

免疫重建細胞治療通過回輸激活的免疫細胞,增強患者機體識別和清除癌細胞的能力,有助於控制腫瘤發展、降低術後複發率,並改善放化療帶來的免疫損耗。該技術在聯合生命國際醫學中心已作爲輔助性療法逐步推廣,爲中晚期膽囊癌患者爭取更多生存時間與質量。

在實際治療過程中,由於腫瘤患者在接受手術、放化療等傳統治療方案過程中常常面臨免疫功能受損、感染風險增加及身體恢復緩慢問題,爲了幫助患者更好支撐治療過程,提升患者耐受性和生存質量,需要分階段科學制定不同週期的免疫重建方案。

● 短期方案:內通過免疫細胞回輸快速提升免疫力,增強抗腫瘤治療的效果。

● 中期方案:減少傳統治療的副作用、促進身體恢復和完成規範療程。

● 長期方案:從免疫細胞重建、腸道免疫重建、元素免疫重建、免疫營養重建全面提升自身免疫力,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週期。

傳統治療方法

1. 根治性手術切除
手術是當前治療膽囊癌最爲有效的方式,適用於早期或侷限性病變患者。常見術式包括膽囊切除聯合肝段切除與膽管重建。手術能否進行取決於腫瘤分期與病竈範圍。

2 微創手術輔助治療
對部分早期膽囊癌患者,可嘗試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但需嚴格術前評估以避免誤切與擴散風險。術後仍需病理評估,決定是否追加廣泛切除或輔助治療。

3. 放化療及靶向治療
在不能手術的晚期膽囊癌患者中,化療可延緩疾病進展。常用藥物包括吉西他濱聯合順鉑等方案。隨着研究深入,部分患者在HER2表達或FGFR突變檢測陽性時,可選擇相關靶向藥物治療。

4. 多學科協作治療(MDT)
膽囊癌治療日益強調個體化與多學科協作。聯合影像科、腫瘤內科、外科及免疫治療團隊,爲患者制定綜合治療計劃,可明顯提升治療效率與預後。

結語

膽囊癌病情隱匿、進展迅速、預後不良,需引起高度關注。引入免疫重建細胞治療等多學科綜合手段,可提升患者生存機會和生活質量。聯合生命國際醫學中心專家建議及早評估病情,採取個體化、多方式結合的治療策略,以最大程度戰勝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