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菜單
關閉
膽管癌
菜單

膽管癌概述

膽管癌是一種源自膽道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常見於膽管的不同部位,包括肝內膽管、肝門部及遠端膽管。此病以中老年人爲高發羣體,病情進展隱匿,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確診時多已進入不可手術切除的階段,故致死率很高。因其發展迅猛、預後差,已成爲消化系統中較具挑戰性的癌症之一。

全球各國的患病情況

膽管癌在亞洲特別是泰國、越南等地較爲多見,與肝吸蟲感染和慢性膽道炎症相關。在歐美國家發病率較低,但也呈上升趨勢,逐漸成爲全球性健康問題。

世界各地的膽管細胞癌發病率差異很大,高收入國家的年發病率低(0.35例/10萬-2例/10萬),而在泰國和中國的流行地區,發病率可高達其40倍。美國SEER數據庫2001-2015年的分析數據表明,膽管細胞癌的年發病率爲1.26例/10萬,其中2/3爲肝內膽管細胞癌。

主要危害

1. 隱匿性導致延誤治療
膽管癌早期症狀輕微,容易被忽視。一旦出現黃疸、體重減輕等明顯體徵,往往已屬中晚期,錯過最佳手術時機。

2. 肝功能破壞嚴重
由於腫瘤阻塞膽道系統,膽汁排泄受限,導致肝細胞損傷和膽紅素升高,嚴重時可發展爲肝衰竭,危及生命。

3. 併發症複雜多變
膽管癌患者常伴隨膽道感染、出血及腹水等併發症,加重病情,增加治療難度,提升死亡風險。

4. 復發與轉移風險高
即便手術切除,膽管癌仍存在較高的複發率和遠處轉移可能,患者需要長期隨訪和綜合治療。

新興治療方法

免疫重建細胞治療

免疫重建細胞治療通過重塑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使T細胞、NK細胞等免疫細胞更有效識別並殺傷膽管癌細胞,不依賴傳統化療毒副作用,適用於多種分期患者,尤其對術後復發或無法手術者具有潛在療效,正成爲臨牀關注的新方向。

在實際治療過程中,由於腫瘤患者在接受手術、放化療等傳統治療方案過程中常常面臨免疫功能受損、感染風險增加及身體恢復緩慢問題,爲了幫助患者更好支撐治療過程,提升患者耐受性和生存質量,需要分階段科學制定不同週期的免疫重建方案。

● 短期方案:內通過免疫細胞回輸快速提升免疫力,增強抗腫瘤治療的效果。

● 中期方案:減少傳統治療的副作用、促進身體恢復和完成規範療程。

● 長期方案:從免疫細胞重建、腸道免疫重建、元素免疫重建、免疫營養重建全面提升自身免疫力,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週期。

傳統治療方法

1. 手術切除仍爲首選
對侷限性膽管癌,外科手術仍是最有效方式。包括肝葉切除、膽道切除和淋巴結清掃等。但能接受手術的患者比例偏低。

2. 放化療輔助治療
術後輔助放療或化療可延緩病情發展。對於無法手術的晚期患者,單獨使用化療或結合靶向藥物也能提供一定緩解。

3. 內鏡與介入療法
如經內鏡逆行膽道引流(ERCP)或經皮膽道引流(PTCD),可暫時緩解黃疸症狀,改善生活質量,也可配合局部治療。

4. 微創消融技術
如射頻消融、光動力治療等,逐步在膽管癌中嘗試應用。此類方法創傷小、恢復快,但需個體化評估,尚處逐步推廣階段。

5. 內鏡下射頻消融術:

在ERCP或PTCD引導下,將射頻電極探頭送至膽管腫瘤部位。釋放的高頻電流產生局部高溫,直接灼燒並破壞腫瘤組織,可有效開通阻塞的膽道。常與支架置入聯合使用,延緩腫瘤再生長導致的支架堵塞。

膽管癌隱匿性強、惡性程度高,極易被忽視,確診多已中晚期,危害巨大。聯合生命國際醫學中心專家表示,科學的綜合治療、早期干預,尤其是引入免疫重建細胞治療,有助於改善生存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