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又稱凍結肩、粘連性關節囊炎,是一種由於肩關節周圍軟組織退變、黏連及慢性炎症所致的疼痛性運動障礙綜合徵。此病好發年齡爲40-60歲,發病高峯爲55歲左右。40歲前極少發病,患者多爲女性。尤其以長期伏案工作者、糖尿病患者、肩部曾受傷者爲高發人羣。
據估計,一般人羣的凍結肩終身患病率爲2%-5%。一項問卷調查研究過9696例隨機選擇的成人發現,工作年齡男性和女性的凍結肩患病率分別爲8.2%和10.1%。非優勢肩受累的可能性略高。另一側肩在5年內受累的發生率爲6%-17%。
凍結肩主要爲單側發病,且常爲自限性,但病程可能較長,有時會持續2-3年以上。一些研究表明,多達40%的患者症狀持續3年以上,但大多輕微,15%的患者長期失能。1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通常更長,更有可能治療無效。
患者常出現肩部持續鈍痛、夜間加重及肩關節活動受限等症狀。早期不重視治療可能導致功能永久性受限,嚴重影響生活自理能力及睡眠質量。
肩周炎在全球範圍內均有較高的患病率,尤以東亞、北美及歐洲中老年人羣爲主。中國、日本、韓國40歲以上人羣中,約有15%-30%存在肩關節活動障礙。歐美國家由於生活節奏快,辦公久坐族羣中發病比例亦逐年上升。該疾病通常是自限性疾病,
1. 關節活動障礙
肩周炎的最大危害在於活動功能受限。尤其外展、後伸、旋轉動作困難,影響穿衣、洗頭、開車等日常行爲。
2. 慢性疼痛影響睡眠
多數患者夜間疼痛明顯,睡眠質量下降,進而引發疲勞、焦慮,甚至出現抑鬱情緒。
3. 長期不治導致結構性損傷
若病程遷延超過一年以上,肩關節囊與周圍肌腱、韌帶可能發生黏連,形成不可逆的粘連性關節囊炎,治療難度明顯增加。
4. 影響工作效率
肩周炎在職業人羣中常見,影響工作效率、降低生活滿意度,嚴重者可能因病休假甚至提前退休。
幹細胞治療
幹細胞療法作爲再生醫學的重要突破,逐漸成爲肩周炎治療的有效方案之一。通過注射間充質幹細胞至病竈部位,能促進軟組織修復、緩解炎症、恢復肩關節滑液環境,是一種恢復性治療方式。
① 修復肩關節周圍受損組織,緩解關節結構退變。
② 抑制局部免疫異常反應,減輕慢性炎症反覆。
③ 恢復滑液濃度,改善關節潤滑和運動順滑度。
④ 延緩關節退行性病變進程,提高治療持久性。
⑤ 適用於傳統療法無效的慢性患者,創傷小、恢復快。
1. 口服與局部藥物治療
非甾體抗炎藥可有效緩解早期炎症與疼痛。局部外用消炎鎮痛貼劑、藥膏亦有輔助作用。在急性疼痛發作期,可短期口服激素控制炎症反應。
2. 物理治療與康復訓練
熱敷、電療、超聲波等理療手段在緩解僵硬、鬆解粘連中發揮積極作用。同時配合康復師指導下的主動及被動肩關節運動,逐步擴大活動範圍,恢復關節功能。
3. 肩關節腔注射
在症狀較重或治療無效時,可選擇透明質酸或糖皮質激素注入關節腔,緩解疼痛及改善炎性環境。但該療法應控制次數,避免長期使用引發副作用。
4. 微創介入或手術治療
極少數保守治療無效的重度肩周炎患者,可選擇肩關節鏡鬆解術,對肩關節囊及黏連組織進行精準切除,恢復肩關節活動。術後需積極康復鍛鍊,防止再次黏連。
聯合生命國際醫學中心專家指出,肩周炎是一種雖常見但不可輕視的慢性疾病。及時採取幹細胞等綜合治療方法,可有效改善症狀,防止功能喪失,幫助患者重建健康生活。若延誤治療,後期將面臨結構性障礙與永久性損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