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腸胃炎是一種由於胃腸黏膜長期受損、慢性炎症累積而引發的常見消化系統疾病,多見於30歲以上成人羣體,尤其是生活節奏快、飲食不規律者更爲常見。該病具有反覆性、遷延性,若長時間未進行診斷和治療,可演變爲胃黏膜萎縮,甚至進展爲癌前病變。
1. 上腹部隱痛或持續脹感
患者常感腹部隱隱作痛,或飯後脹滿不適,尤其在進食過快或食用辛辣食物後加重。症狀不劇烈但長期困擾日常生活。
2. 食慾減退與早飽感
即便進食不多,也容易出現飽脹感,導致飲食慾望明顯下降。部分人甚至長時間進食減少,體力與營養逐漸下降。
3. 噯氣與反酸頻發
胃動力不足導致食物在胃中停留過久,容易引起噯氣、反酸等症狀。部分患者會伴隨口腔異味與喉嚨灼熱感。
4. 噁心與清晨乾嘔
在晨起空腹狀態下,部分患者會出現噁心,嚴重者伴有乾嘔或吐出胃酸。這通常提示胃排空能力下降或胃黏膜刺激增強。
5. 腹瀉或便祕交替出現
慢性腸胃炎可能影響整個消化系統,部分患者出現消化不良引發的腹瀉,或腸蠕動緩慢導致的便祕,交替出現反覆發作。
6. 體重緩慢下降
因食慾受影響、吸收能力下降,患者體重逐漸減輕,身體狀況走低,有些人還會表現爲營養不良或貧血。
7. 情緒波動與失眠
長期不適會導致精神狀態緊張、焦慮、易怒等情況,影響睡眠質量,使患者陷入“症狀-焦慮-失眠”的惡性循環。
8. 上腹壓痛或燒灼感
觸壓時上腹明顯不適,或飯後有灼燒樣感覺,是胃黏膜炎性反應引起的直接表現,提示黏膜屏障功能下降。
9. 胃部“咕咕”響與氣體排放增多
部分人進食後胃腸道蠕動增強,出現頻繁腸鳴音,並伴有排氣增加。這些表現雖不嚴重,但易造成尷尬與困擾。
慢性腸胃炎雖屬常見病,但若長期忽視症狀可能帶來嚴重後果。聯合生命國際醫學中心專家指出,持續出現胃脹、食慾差、反酸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採用包括幹細胞治療在內的多維療法對症調理,助力腸胃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