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菜單
關閉
肝硬化
菜單

肝硬化概述

肝硬化是進行性肝纖維化的晚期階段,以肝臟結構變形和形成再生性結節爲特徵。其常見成因包括酒精性肝病、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和丙型肝炎)等。早期常出現厭食、體重減輕、乏力、疲勞、瘙癢、肌肉痙攣、性功能障礙等非特異性症狀,疾病發展緩慢但危害嚴重,最終可導致門脈高壓、肝性腦病及肝細胞癌等嚴重併發症。若延誤診治,病情可迅速惡化。

全球各國的患病情況

歐美地區
歐美國家肝硬化發病與酒精和代謝綜合徵密切相關。隨着肥胖率上升,非酒精性脂肪肝所致肝硬化病例顯著增加,治療負擔持續加重。

東南亞地區
在中國、越南、泰國等地,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主因,乙型和丙型肝炎感染普遍,農村地區疫苗覆蓋不全,增加了疾病傳播與慢性化風險。

主要危害

1. 肝功能衰竭
肝功能受損使代謝、解毒、合成功能下降,最終可能導致低蛋白血癥、膽紅素代謝異常(黃疸)、凝血功能障礙(出血傾向)、血氨升高(肝昏迷)等嚴重後果。

2. 門脈高壓併發症
門靜脈壓力升高會引發腹水、脾腫大及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部分患者可死於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3. 癌變風險升高
長期肝硬化是肝癌的重要誘因,特別是在乙肝背景下,定期監測AFP和影像檢查至關重要。

新興治療方法

幹細胞療法.
幹細胞可促進肝組織修復、改善肝功能、減輕纖維化,被認爲是未來肝硬化治療的重要方向。
促進肝細胞再生
改善肝功能代謝
抗炎抑制纖維化
修復受損微環境
延緩肝硬化進展

傳統治療方法

1. 抗病毒治療.
對乙肝、丙肝患者,通過規範抗病毒藥物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毒,減少肝細胞損傷,延緩病情進展。

2. 抗纖維化藥物.
部分藥物如熊去氧膽酸、他汀類、抗氧化劑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纖維增生,緩解病情。

3. 營養支持治療.
肝硬化常伴營養不良,適當增加蛋白質和維生素攝入有助於增強體力和免疫力。

4. 利尿劑控制腹水.
使用螺內酯、呋塞米等利尿藥可緩解腹水症狀,減輕腹脹和壓迫感。

5. 內鏡下治療曲張靜脈.
對存在靜脈曲張者,內鏡結紮或硬化治療可預防和控制消化道出血。

6. 肝性腦病治療.
通過乳果糖或抗生素降低血氨,有助於改善意識混亂和認知障礙。

7. 戒酒與避免肝毒性藥物.
戒除酒精和避免肝毒藥物是控制酒精性肝硬化或藥物性肝硬化的核心措施。

8. 肝移植.
對於晚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是延續生命的最終選擇,需嚴格評估適應證。

結語

晚期肝硬化具有不可逆性,若治療不及時,將面臨嚴重併發症甚至生命危險。聯合生命國際醫學中心專家指出:幹細胞療法結合傳統手段,正爲衆多患者帶來長期控制和生活質量改善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