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菜單
關閉
甲狀腺癌
菜單

甲狀腺癌診斷

甲狀腺癌是一種源自甲狀腺組織的惡性腫瘤,發病率逐年升高,尤以女性爲主。該病早期症狀不明顯,常被忽視,若不及時診斷和治療,可能侵犯氣管、食管或遠處轉移,影響生命安全。常規診斷需依賴超聲、細針穿刺及相關影像手段,明確病理類型及分期,爲制定後續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診斷依據

1. 超聲檢查是初步篩查手段
甲狀腺超聲是目前最常用的初篩工具,能清晰顯示結節大小、形態、邊緣及鈣化情況。惡性結節通常呈低迴聲、邊界不清、形態不規則、伴有點狀鈣化。通過TI-RADS評分系統可對結節進行風險分層,指導是否進行穿刺活檢。

2. 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FNA)是確診核心
細針穿刺是確診甲狀腺癌的金標準。在超聲引導下,對結節進行穿刺取樣,通過細胞學分析判斷是否爲惡性病變。FNA操作簡便、創傷小,適用於大多數疑似惡性結節患者。細胞學結果可依據Bethesda分類法分級,爲臨牀提供具體的治療指引。

3. 影像學評估輔助判斷病變範圍
對於擬行手術或已確診的病例,需進一步進行頸部CT或MRI檢查,以評估腫瘤是否侵犯鄰近氣管、食管、血管等結構。同時,胸部CT用於排查肺部轉移,而骨掃描或PETCT則幫助發現遠處轉移竈,明確疾病分期,指導治療方案制定。

4. 血清學檢測作爲輔助工具
血清甲狀腺功能(如TSH、FT3、FT4)雖不直接用於診斷癌症,但有助於瞭解甲狀腺整體功能狀態。此外,甲狀腺球蛋白(Tg)水平對乳頭狀癌或濾泡狀癌患者術後監測復發具有重要意義。

5. 分子標誌物和基因檢測增強診斷精準度
對於細胞學不確定的結節,分子標誌物檢測如BRAF、RET/PTC、RAS突變等能提供進一步診斷依據,有助於區分良惡性結節,提升穿刺活檢的準確性。此類精準診斷技術也爲後續個體化治療、免疫重建細胞治療等提供指導。

結語

聯合生命國際醫學中心專家提醒,甲狀腺癌早期診斷依賴超聲與細針穿刺,結合影像評估及基因檢測能提高診斷精度。多手段聯合判斷是制定科學治療計劃、提高治癒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