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菜單
關閉
子宮內膜癌
菜單

子宮內膜癌概述

同時考慮高收入和低收入國家時,子宮癌是全世界第二常見的婦科癌症,僅次於宮頸癌。超過90%的子宮癌是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起源於上皮;其餘大多數子宮癌是間充質癌,起源於子宮肌層,少數是子宮內膜間質癌。

美國女性的子宮內膜癌(EC)發生率約爲3%,是美國女性中第四常見的癌症,發病率僅在乳腺癌、肺/支氣管癌、結腸/直腸癌之後。60-70歲是發病高峯年齡,但2%-5%的病例發生於40歲之前。對於年齡<50歲的EC患者,其危險因素往往是長期無排卵和/或肥胖,或者有遺傳易感因素(如Lynch綜合徵)。

全球各國的患病情況

子宮內膜癌在全球範圍內發病率不斷增加,尤其在歐美髮達國家較爲常見。隨着生活方式改變,亞洲地區的發病率也呈現上升趨勢。東南亞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等地病例數逐年增長,公共健康關注度提升。

主要危害

1. 侵襲與轉移
子宮內膜癌早期侷限於子宮內膜,但隨着病情發展,癌細胞可侵入子宮肌層,甚至擴散至淋巴結及遠處器官,造成嚴重生命威脅。

2. 生殖功能影響
該病影響女性生殖系統,特別對育齡女性帶來生育能力的巨大損害。晚期病例常需切除子宮,導致永久性不孕。

3. 生活質量下降
癌症的疼痛、出血和心理壓力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長期治療帶來的副作用也加重身體負擔。

4. 治療難度加大
晚期發現的子宮內膜癌治療難度大,預後不佳。早期發現與干預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

新興治療方法

免疫重建細胞治療

免疫重建細胞治療通過調節患者免疫系統,增強機體抗癌能力,促進癌細胞清除。該療法兼具靶向性與低毒性,適合聯合傳統療法使用,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在實際治療過程中,由於腫瘤患者在接受手術、放化療等傳統治療方案過程中常常面臨免疫功能受損、感染風險增加及身體恢復緩慢問題,爲了幫助患者更好支撐治療過程,提升患者耐受性和生存質量,需要分階段科學制定不同週期的免疫重建方案。

● 短期方案:內通過免疫細胞回輸快速提升免疫力,增強抗腫瘤治療的效果。

● 中期方案:減少傳統治療的副作用、促進身體恢復和完成規範療程。

● 長期方案:從免疫細胞重建、腸道免疫重建、元素免疫重建、免疫營養重建全面提升自身免疫力,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週期。

傳統治療方法

1. 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仍是子宮內膜癌的主要治療手段,早期患者通過全子宮切除和雙側附件切除,效果較好。隨着微創技術的發展,腹腔鏡及機器人輔助手術成爲主流,創傷小、恢復快。

2. 放射治療
放療多用於術後輔助治療或無法手術的患者,能有效控制局部腫瘤,減少復發風險。現代精準放療技術如調強放療,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損傷。

3. 化學治療
晚期或轉移患者常採用化療,藥物組合多樣,旨在抑制癌細胞生長。化療副作用需妥善管理,綜合支持治療不可或缺。

4. 微創治療方法
腹腔鏡及機器人手術作爲微創手段,有助保護患者正常組織,減輕手術痛苦,縮短住院時間和恢復期。

5. 內分泌治療
對於激素受體陽性的子宮內膜癌,內分泌治療能通過抑制激素作用減緩腫瘤生長,適合部分早期患者。

子宮內膜癌對女性健康構成嚴重威脅,早期診斷與規範治療極爲關鍵。免疫重建細胞治療作爲創新療法,極大豐富了治療手段。聯合生命國際醫學中心專家強調,患者應重視疾病防治,結合多學科治療,提升生活質量與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