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菜單
關閉
黑色素瘤
菜單

黑色素瘤診斷

黑色素瘤起源於黑色素細胞,發展迅速且易轉移。若不能及早診斷和治療,患者可能迅速病情惡化,甚至危及生命。診斷過程涉及詳細的臨牀檢查、影像學評估及病理學分析。準確診斷是制定個體化治療計劃的基礎,能有效提升治療效果。

診斷依據

1. 臨牀檢查
醫生通過肉眼觀察皮膚病變的形狀、顏色、大小及邊界,結合“ABCDE”法則(不對稱性、邊緣不規則、顏色不均、直徑增大、演變變化)初步判斷病變性質。

2. 皮膚鏡檢查
使用皮膚鏡對病變區域進行放大觀察,能識別黑色素瘤特徵性結構,如網格狀色素分佈和不規則血管形態,輔助臨牀診斷。

3. 病理活檢
通過切取病變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是診斷黑色素瘤的金標準。病理報告能明確腫瘤細胞類型、分級及浸潤深度,爲治療提供重要依據。

4. 影像學檢查
CT、MRI和超聲等影像技術用於評估腫瘤是否已侵及周圍組織或遠處轉移,幫助分期及治療決策。

5. 實驗室檢測
血液中的乳酸脫氫酶(LDH)水平升高有助於評估黑色素瘤的進展和預後,但這不是確診的主要手段。

結語

黑色素瘤的早期準確診斷對於患者預後具有決定性影響。聯合生命國際醫學中心專家指出,綜合利用多種診斷技術,實現早期精準診斷,是提升治療成功率的關鍵。及時檢測和規範診療流程,將有效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