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菜單
關閉
十二指腸癌
菜單

十二指腸癌概述

累及小腸的惡性腫瘤很罕見。腺癌在原發性小腸惡性腫瘤中佔25%-40%,發病年齡通常爲50-70歲,男性稍多。存在易感因素(如克羅恩病)的患者發病年齡偏小。

全球各國的患病情況

十二指腸癌在全球範圍內發病率較低,但在發達國家和部分亞洲國家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歐美地區由於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變化,病例逐漸增多。東南亞國家如泰國、越南也發現一定數量的病例,值得關注。

在美國,每年約有14,000例新發病例和2000例小腸癌導致的死亡。雖然小腸約佔消化道長度的75%及其表面積的90%以上,但小腸惡性腫瘤僅佔所有消化道腫瘤的不到5%。

主要危害

1.癌細胞侵襲性強
十二指腸癌易早期侵犯鄰近組織和淋巴結,癌細胞可能迅速擴散至肝臟、腹膜等部位,導致病情惡化。

2.消化功能障礙
腫瘤阻塞十二指腸後,患者常出現消化不良、腹痛、噁心嘔吐,嚴重影響飲食吸收,導致營養不良和體重下降。

3.治療難度大
由於十二指腸解剖複雜,手術難度較高,晚期患者常面臨治療選擇有限的問題,病情進展迅速,增加治療難度。

4.生活質量受損
疼痛、消化障礙及治療副作用使患者生活質量顯著下降,心理負擔加重,影響整體康復。

新興治療方法

免疫重建細胞治療

免疫重建細胞治療通過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統,提高對腫瘤的識別和殺傷能力,顯著提升治療效果。

在實際治療過程中,由於腫瘤患者在接受手術、放化療等傳統治療方案過程中常常面臨免疫功能受損、感染風險增加及身體恢復緩慢問題,爲了幫助患者更好支撐治療過程,提升患者耐受性和生存質量,需要分階段科學制定不同週期的免疫重建方案。

● 短期方案:內通過免疫細胞回輸快速提升免疫力,增強抗腫瘤治療的效果。

● 中期方案:減少傳統治療的副作用、促進身體恢復和完成規範療程。

● 長期方案:從免疫細胞重建、腸道免疫重建、元素免疫重建、免疫營養重建全面提升自身免疫力,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週期。

傳統治療方法

1.手術治療
手術是根治十二指腸癌的主要方法,針對早期患者效果最佳。隨着腹腔鏡及機器人輔助手術的推廣,微創手術成爲主流,減少術後恢復時間和併發症。

2.放射治療
放療多用於術後輔助治療及局部控制。現代調強放療技術提高了照射精準性,保護正常組織,降低副作用。

3.化學治療
化療常用作輔助或晚期治療,藥物包括氟尿嘧啶和鉑類化合物。化療可控制病情,延緩腫瘤進展。

4.微創治療方法
包括內鏡下腫瘤切除、射頻消融等技術,爲部分早期或侷限性患者提供低創傷治療選擇,正在逐步推廣應用。

十二指腸癌病情複雜,具有高度侵襲性和治療挑戰。聯合生命國際醫學中心專家指出,早期發現和個體化綜合治療,尤其結合免疫重建細胞治療,能顯著提升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質量。患者應積極配合專業治療,科學管理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