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菜單
關閉
膽管癌
菜單

膽管癌診斷

膽管癌是一種惡性程度較高的膽道系統腫瘤,早期由於症狀隱匿,常常被誤診爲肝病或膽囊炎。若未及時確診並處理,病竈將逐步侵犯肝臟、膽囊、淋巴等結構,失去外科治療機會。診斷的關鍵在於儘早識別、精準定位病變並明確其分期,從而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診斷依據

1. 影像學檢查是基礎
影像學技術是膽管癌診斷的第一道關口。超聲檢查可初步發現膽道擴張或腫塊影,但分辨能力有限。增強CT與MRI能清晰顯示腫瘤位置、大小、膽道受壓程度以及有無遠處轉移。其中,磁共振胰膽管成像(MRCP)可無創顯示整個膽道系統,是目前膽管病變評估的推薦方法之一。

2. 內鏡下評估與取樣
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不僅能明確膽道狹窄位置,還可進行刷片或活檢,獲取腫瘤組織。對於肝門部或肝外膽管腫瘤,必要時聯合使用經皮膽道鏡(PTC)進一步操作。組織學證據是確診膽管癌的重要依據。

3. 腫瘤標誌物檢測
血清中的CA19-9、CEA、AFP等腫瘤標誌物在膽管癌中雖非特異,但可作爲輔助判斷工具。CA19-9升高常見於膽道腫瘤,若水平持續上升,提示可能存在惡性變。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指標可能在良性膽道梗阻中也會升高,需結合其他檢查綜合評估。

4. 病竈定位與分期評估
爲了制定精準的治療策略,明確腫瘤的部位(肝內型、肝門型、遠端型)及TNM分期至關重要。PET-CT在評估腫瘤活性及全身轉移方面具有優勢。分期準確與否,直接影響能否手術、是否可行介入治療或需系統性治療。

5. 膽道刷檢與細胞學分析
對於不能獲取組織活檢的患者,刷檢後的細胞學分析同樣具有參考價值。細胞形態學改變、核分裂象增多等特徵,有助於判斷是否爲膽管癌。部分醫院還會進行分子病理檢測,如IDH1、FGFR2突變,協助治療決策。

結語

膽管癌的確診需要多種手段的配合使用,才能做到早期發現、準確定位。聯合生命國際醫學中心專家提醒,高危人羣出現黃疸、腹痛等症狀時應及時行影像及血清檢查,必要時進行內鏡活檢,避免因延誤診斷錯失最佳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