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菜單
關閉
小兒腦性癱瘓
菜單

小兒腦性癱瘓症狀

小兒腦性癱瘓(簡稱小兒腦癱)是由腦部損傷或發育異常導致的慢性運動功能障礙疾病。其症狀通常在嬰幼兒期逐漸顯現,主要表現爲運動、姿勢、肌張力及神經功能的異常。根據腦損傷的部位和程度,腦癱的症狀可以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小兒腦性癱瘓症狀詳述

1. 運動發育遲緩

腦癱患兒的運動發育比同齡兒童明顯滯後,如:

翻身、抬頭、坐、爬、站、行走較晚或無法完成。

自主運動減少,如很少主動揮動手腳或抓握物品。

一側肢體使用較少,表現出明顯的偏側性。

2. 肌張力異常

肌張力的異常是小兒腦癱的典型表現之一,可表現爲:

① 肌張力增高(痙攣型腦癱):患兒的肌肉緊張,四肢僵硬,活動受限,尤其在嘗試運動時更爲明顯。

② 肌張力降低(遲緩型腦癱):嬰兒四肢軟弱無力,難以維持正常姿勢。

③ 肌張力不均衡:有些患兒表現爲肌肉時而緊張時而鬆弛,姿勢和運動不協調。

3. 姿勢和運動異常

腦癱患兒可能表現出異常的姿勢和運動方式,如:

① 異常步態:尖足行走(踮腳走路)、交叉步態(雙腿交叉行走)、剪刀步態等。

② 不自主運動:手腳或面部出現無法控制的抽動或扭動(主要見於手足徐動型腦癱)。

③ 異常姿勢:如雙腿僵硬交叉、手腕內翻等。

4. 反射異常

正常嬰兒在特定月齡後會消失的原始反射,如握持反射、擁抱反射等,在腦癱患兒身上可能持續存在或異常增強。

5. 伴隨症狀

除運動障礙外,部分腦癱患兒還可能合併其他功能障礙,如:

① 智力障礙:部分患兒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影響認知和學習能力。

② 語言障礙:部分患兒因口部肌肉控制能力差,導致語言發育遲緩或構音困難。

③ 癲癇:約1/3的腦癱患兒伴有癲癇發作。

④ 視力或聽力問題:如斜視、弱視、聽覺障礙等。

結語

聯合生命國際醫學中心專家表示,小兒腦癱的症狀因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家長應密切關注嬰幼兒的運動發育情況,若發現異常應儘早就醫。早期診斷和干預有助於改善患兒的運動功能,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