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子宮內膜是指子宮內膜厚度低於正常水平(通常<7mm),常見於育齡女性,尤其是多次流產或激素失衡者。全球範圍內,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及東南亞國家如印尼、菲律賓發病率較高。該病可能導致不孕、反覆流產,嚴重影響女性生育健康。
在東南亞,薄型子宮內膜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與環境污染、壓力增大等因素相關。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的患者數量較多,危害包括妊娠失敗、試管嬰兒成功率降低等。早期干預可改善預後,提高生育機會。
1. 月經量減少
薄型子宮內膜患者常出現月經量明顯減少,甚至點滴即淨。子宮內膜薄導致脫落組織少,月經週期可能正常,但經期縮短,量少色淡。
2. 不孕或反覆流產
子宮內膜薄無法爲胚胎提供足夠營養和着牀環境,導致不孕或早期流產。即使成功受孕,也易發生胎停育或生化妊娠。
3. 月經週期紊亂
患者可能出現月經週期不規律,如延遲或提前,部分人伴有痛經。激素分泌異常是主要原因之一。
4. 陰道乾燥
子宮內膜薄常伴隨雌激素水平低下,導致陰道分泌物減少,性交時出現乾澀、疼痛等不適。
5. 腰痠乏力
部分患者伴有腰骶部痠痛、全身乏力等症狀,可能與氣血不足或內分泌失調有關。
6. 面色蒼白或暗沉
氣血虧虛者常見面色無華、暗沉,甚至出現黃褐斑,反映體內激素及營養狀況異常。
7. 情緒波動大
雌激素水平低可能引發情緒不穩、焦慮或抑鬱,影響生活質量。
8. 試管嬰兒失敗
薄型子宮內膜患者進行試管嬰兒時,胚胎着牀率低,多次移植失敗的風險顯著增加。
9. 下腹隱痛
部分患者出現非週期性下腹隱痛,可能與盆腔血液循環不良或炎症有關。
聯合生命國際醫學中心專家提醒,薄型子宮內膜需及早干預,避免不孕或流產。幹細胞治療等新技術可促進內膜修復,提高妊娠成功率。建議患者定期檢查,結合個體化治療方案,改善生育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