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菜單
關閉
胰腺炎
菜單

胰腺炎診斷

胰腺炎是一種胰腺發生炎症的疾病,早期診斷及干預能有效防止病情惡化和嚴重併發症。患者若未及時接受診斷和治療,可能出現胰腺壞死、多器官損害甚至危及生命。診斷需結合症狀、血液生化指標及影像學檢查,綜合評估病情。

胰腺炎診斷依據

1. 臨牀表現
胰腺炎患者通常出現劇烈上腹疼痛,疼痛持續且常向背部放射。伴隨噁心、嘔吐和腹脹等消化道症狀。症狀的特點爲突發且劇烈,是臨牀診斷的重要依據。

2. 血清澱粉酶和脂肪酶水平
血液中澱粉酶和脂肪酶升高是胰腺炎診斷的關鍵實驗指標,脂肪酶更具特異性。血清酶水平的升高提示胰腺細胞受損,爲臨牀判斷提供重要依據。

3. 影像學檢查
腹部超聲、CT掃描及MRI是常用的影像學診斷手段,能顯示胰腺腫脹、液體積聚及壞死區,幫助評估炎症範圍及嚴重程度,指導治療方案。

4. 血液和尿液檢測
血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和尿澱粉酶檢測有助於瞭解患者全身狀態,發現合併症風險,輔助疾病的全面評估。

5. 臨牀評分系統
如Ranson評分、APACHE II評分等臨牀評分系統可對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和預後進行評估,輔助醫師制定個體化治療計劃。

6. 鑑別診斷
需排除胃潰瘍、膽囊炎、腸梗阻等疾病,避免誤診,確保胰腺炎診斷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7. 病因學檢查
通過膽道超聲及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等檢查,明確膽結石、膽管阻塞等病因,有助於針對性治療。

結語

胰腺炎診斷需結合臨牀表現、實驗室指標及影像學多方面信息,保證早期準確識別和及時治療。聯合生命國際醫學中心專家強調規範診斷流程對改善患者預後至關重要,呼籲加強多學科合作,提升診斷水平和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