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咽癌是發生於口咽部位(包括軟齶、舌根、扁桃體和咽後壁)的惡性腫瘤,主要爲鱗狀細胞癌。該病多發於50歲以上男性,但近年來在年輕人羣中發病趨勢上升,尤其是HPV感染人羣風險顯著增加。
全球來看,北美、西歐、澳大利亞等國家口咽癌發病率較高,東南亞國家中如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和中國南部地區,因菸酒攝入較高、口腔衛生差等因素,患病率亦居高不下。晚期口咽癌常因腫瘤轉移影響呼吸與吞嚥功能,威脅生命安全。
I期:局部病變,生存率高
I期口咽癌腫瘤體積較小,僅限於口咽部黏膜層,未侵及深層組織或淋巴結。患者多表現爲輕微異物感或短暫喉嚨痛。若能及時手術切除,5年生存率可達80%以上。
II期:腫瘤擴大,尚未廣泛轉移
此期病竈體積增大但仍侷限於口咽區域,部分可觸及局部淋巴結。症狀加重,如持續咽部不適或吞嚥障礙。5年生存率約爲60%–70%,需結合放化療控制病情。
III期:區域性淋巴轉移明顯
腫瘤已侵入深部結構並伴頸部單側淋巴結轉移,聲音嘶啞、吞嚥劇痛及耳鳴等症狀明顯。5年生存率降至40%–50%,綜合治療(放療+手術+細胞治療)爲主。
IV期:廣泛轉移,預後差
IV期口咽癌表現爲遠處轉移至肺、骨、肝等部位,咽喉部腫塊明顯,吞嚥完全受阻,呼吸困難。5年生存率低於30%,治療以緩解症狀、延長生存爲核心目標。
1. 持續咽喉異物感
早期症狀之一是咽喉部位總有異物堵塞的感覺,類似卡痰不適,尤其在吞嚥唾液時更爲明顯。通常被誤認爲慢性咽炎,易延誤診治。
2. 吞嚥困難或疼痛
隨着腫瘤生長壓迫食道或舌根區域,患者吞嚥食物時疼痛明顯,特別是硬食或熱飲時刺激加劇,嚴重者連吞嚥水都困難。
3. 一側喉嚨持續性疼痛
疼痛常侷限在一側咽喉,並向同側耳部放射,表現爲“放射痛”,與普通咽炎對稱性疼痛不同。此症狀爲中晚期的典型表現。
4. 說話音調改變或聲音嘶啞
腫瘤若波及聲帶區域,患者聲音會變得沙啞,講話易疲勞。尤其長期吸菸者出現此症狀,應高度警惕腫瘤壓迫或浸潤。
5. 口腔或咽部出現腫塊
部分患者可自行摸到扁桃體或舌根區域的腫物,形狀不規則、表面粗糙且觸感較硬。腫塊逐漸增大可導致口腔張口受限。
6. 耳鳴或單側聽力下降
腫瘤靠近咽鼓管開口,可能造成中耳積液、耳壓感和聽力減退,表現爲持續性耳鳴或悶塞感,常被誤認爲耳病。
7. 頸部淋巴結腫大
腫瘤轉移至頸部淋巴結後,頸側會出現腫塊,質地較硬,不易推動,常無明顯壓痛。晚期可見多個腫大結節融合。
8. 呼吸受限與打鼾加重
舌根或咽後壁腫瘤增大可壓迫氣道,導致氣流不暢,表現爲夜間打鼾、氣促,嚴重者白天也出現呼吸費力。
9. 口臭與潰瘍滲出
病竈表面常發生壞死或感染,產生異味分泌物。患者自覺口腔異味濃重,檢查可見潰瘍面不癒合,伴白斑或紅斑。
10. 精神狀態與體重變化
晚期患者多伴精神萎靡、疲憊、體重快速下降。由於進食困難、營養不良及腫瘤代謝過度,機體逐漸衰弱。
口咽癌起病隱匿,早期容易被誤診爲咽喉炎症,延誤最佳治療時機。聯合生命國際醫學中心專家強調,持續性咽喉不適、單側耳鳴或吞嚥障礙等症狀,應儘早行電子鼻咽鏡、HPV篩查等檢查明確病因。結合免疫重建細胞治療在內的綜合干預,能夠有效延長患者生存週期,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