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菜單
關閉
青光眼
菜單

青光眼診斷

青光眼是一種慢性眼部疾病,主要表現爲眼內壓升高和視神經損傷,若未及時診斷和治療,可能導致視力不可逆下降甚至失明。早期症狀不明顯,需要依靠專業檢查手段進行診斷,常見的診斷方法包括眼壓測量、視神經檢查及視野檢測等,確保準確判斷病情並制定有效治療方案。

青光眼診斷依據

1. 眼壓測量
眼壓升高是青光眼最重要的診斷指標,通過非接觸或接觸式眼壓計測量眼球內壓力,持續升高提示可能存在青光眼,需結合其他檢查進一步確認。

2. 視神經檢查
通過眼底鏡檢查視神經乳頭形態,觀察視神經是否有萎縮或凹陷,視神經損傷的形態變化是青光眼診斷的關鍵依據之一。

3. 視野檢測
採用視野計檢測患者視野範圍,青光眼患者常出現視野缺損,尤其是周邊視野逐漸縮小,爲早期診斷提供重要參考。

4. 角膜厚度測量
角膜厚度影響眼壓測量結果,較薄角膜可能導致眼壓讀數偏低,測量角膜厚度有助於更準確評估眼壓,輔助診斷。

5.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
利用OCT技術對視神經纖維層進行精細成像,檢測視神經損傷程度和進展,成爲青光眼早期診斷的重要工具。

6. 眼部症狀觀察
結合患者自覺症狀如視力模糊、眼痛和頭痛等,輔助醫生判斷病情,但症狀多在晚期才明顯,需配合儀器檢查。

7. 幹細胞治療前的評估
針對擬接受幹細胞治療的患者,進行全面眼部功能評估,確保病情適合該療法,輔助治療決策。

結語

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對防止視力損害至關重要。聯合生命國際醫學中心專家提醒,定期眼科檢查和多項檢查手段相結合,能更準確發現病情。現代診斷技術如OCT與幹細胞治療的結合,爲青光眼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療和保護視力的可能。積極診斷與治療是保障患者視覺健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