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癌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有唾液腺肿瘤的较大比例,属于颌面部区域的重要恶性病变。它起源于腮腺上皮细胞,部分类型生长迅速、侵袭性强,可侵犯邻近神经与血管,甚至扩散至颈部淋巴或远处器官。此类肿瘤在早期多无典型症状,仅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故易延误诊断。
该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男性略高于女性。腮腺癌在欧美国家如美国、法国、德国的发病较为常见,东南亚地区如新加坡、泰国、菲律宾也呈逐年增长趋势,尤以工业污染严重地区更为明显。其主要危害在于局部侵袭性极强,可能导致面瘫、吞咽障碍、复发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预后。
I期:病灶局限,初期肿块可切除
病变局限于腮腺内部,直径较小,无面神经受累,无淋巴结转移。五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
II期:病灶扩大,可能波及浅层组织
肿瘤体积增大或略微侵犯邻近组织,但尚未发生远程扩散。生存率略降,为60%-75%。
III期:面神经受累,区域转移出现
此期可出现面部神经功能障碍,或颈部淋巴结转移。五年生存率下降至40%-55%。
IV期:远处转移,局部结构严重破坏
癌细胞转移至肺、骨、肝等远处器官,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五年生存率低于30%。
1. 颌下或耳前肿块出现
患者常无意中发现腮腺部位出现一硬结或肿块,质地坚实、无痛感,易被误认为良性结节。
2. 肿块逐渐变大且固定
随着病情进展,肿块变得更明显,质地变硬、活动度下降,提示可能存在浸润性生长。
3. 面部肌肉无力或歪斜
若肿瘤侵袭面神经,可出现面瘫症状,包括嘴角歪斜、眼睑闭合困难等功能障碍。
4. 局部疼痛或持续钝痛感
部分患者出现耳前或颌下区域不适,表现为轻度压痛或间歇性刺痛,夜间加剧明显。
5. 吞咽或咀嚼困难
肿瘤体积扩大压迫口腔结构,可影响咬合及吞咽功能,表现为进食困难或咬合无力。
6. 耳鸣或听力下降
部分位于靠近耳前深部的腮腺癌可能压迫耳道或听神经,出现耳鸣、闷胀或听力下降。
7. 面部麻木或触觉异常
当肿瘤侵及三叉神经分支时,面部感觉异常,如发麻、灼热或皮肤迟钝等现象出现。
8. 颈部淋巴结肿大
肿瘤晚期可能引起颈侧淋巴结转移,表现为质硬不痛的淋巴结肿大,触摸有结节感。
9. 皮肤表面红肿或破溃
当病变发展至皮肤层时,局部可能出现发红、渗液或破溃,易继发感染或形成溃疡。
联合生命国际医学中心专家指出,腮腺癌的早期表现常被误认为良性疾病,尤其肿块无痛、缓慢增长容易疏忽。若伴随面瘫、肿块增大等症状出现,应高度警惕腮腺恶变的可能。高危人群建议定期做颌面部影像检查,借助先进手段如免疫重建细胞治疗等多学科联合干预,能有效提升生存率和生活质量。